【夜读】中国***党“同志”称谓的由来
发布:xxhongselvyou浏览:464次
来源:《党建参阅》
在中国***党的话语体系中,“同志”特指具有无产***立场、以实现***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政党成员,因而“同志”称谓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回顾历史,“同志”称谓的由来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斗争的热血浇灌。
中国***党的“同志”称谓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同志”一词***早见于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四》有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秦汉以后,“同志”频繁见诸于史册。西汉经学家韩婴的《韩诗外传》有“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的记载,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上述“同志”的大意皆为志趣相同,是一个偏正短语,和后来作为名词与称谓语的“同志”尚有较大区别。
魏晋时期,“同志”还被道教和佛教用来形容“同道中人”,如道教炼丹家葛洪在其《抱朴子》中多次使用“同志”一词:“聊书其心,示将来之同志尚者云”“以贻将来之同志焉”。高僧法显所著的《佛国记》开篇就是“同志结盟”,记录了他与其他僧人结为“同志”历经14年游历天竺的经历。可见,汉唐以后“同志”被广泛用来表示志向相同、道路一致的人,和我们现今的“同志”概念已经非常接近。但“同志”一词从书面语到称谓语,从政治志向到与政治信仰相联系,***后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称谓,则是受近代政党政治的影响。
中国***党的“同志”称谓接续了救亡图存使命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蚕食鲸吞,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中。1893年梁启超在《致汪康年书》中把同他一样立志于变法图强的同伴称为“同志”,“每与诸同志纵论事变,迻匆虑而熟思之”。1898—1899年康有为先后成立保国会、保皇会,他在保皇会会例中明确表示:“凡我四万万同胞,有忠君爱国救种之心者,皆为会中同志。”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并在其章程中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仰诸同志,盍自勉旃!”1905年,在兴中会的基础上,孙中山创立了中国***个资产******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总章规定:“会员皆有……介绍同志之责任。”由上可见,在当时“同志”被广泛用来表示具有共同政治志向的人或团体以及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资产***改良派与***派都是为了“救国”,但二者在维护还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上存在根本分歧,因此他们之间不称“同志”,如梁启超在《致孙中山函三件》和《致孙逸仙书》中称孙中山为“足下”“兄”“仁兄”,用“我辈”称呼他们之间的关系。
辛亥***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民族***屡屡受挫。1918年孙中山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呼吁“同志”们继续***,并开始寻求与苏俄、***国际和***党的合作,他在《三民主义》中明确表示:“民生主义就是***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国民党党员以“同志”称呼中国***党人及苏联盟友。1925年,孙中山更是在《总理遗嘱》中告诫***党人“***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还专门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称苏联***党人为“亲爱的同志”,写道“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
然而,真正将“振兴中华之重任”接于肩上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党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所抛弃的孙中山先生的***的三民主义,由中国人民、中国***党和其他民主分子继承下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11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中国***党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坚定的支持者、***忠诚的合作者、***忠实的继承者。”
中国***党的“同志”称谓扩展于无产***事业
1917年***十月***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使具有无产******属性的“同志”一词在中国传播开来。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与陈独秀多次在文章、书信和演讲中使用“同志”一词指代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1918年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我们的同志现在已有很多,……明日的同志,多于今日。”1921年,陈独秀在《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讲》中说:“应该联络各国底同志作国际的改造运动。”1917年冬,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的鼓舞下,决定“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创办了“新民学会”。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运动后,毛泽东于1920年将新民学会的宗旨从***初的“革新学术,砥砺品行”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赞成马克思式***”。1920年11月,上海***主义小组拟定了《中国***党宣言》,以“亲爱的同志们”作为开头,宣告中国要建立***无产***的政党——***党。1921年6月,邓中夏在《北京***主义组织给中共一大的报告》中多次以“同志”“同志们”称呼其他***党人。可见,在中国***党成立以前,中共早期***就已经较为频繁地使用“同志”称呼***战线尤其是***主义小组内部的人士。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党***个纲领》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党在正式文件中***早使用“同志”称谓,也赋予了其新的寓意,使其具有鲜明的无产***立场。
总之,“同志”称谓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彰显了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伟力,具有中国***党领导***、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浓厚的时代印记,映照了中国***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与担当、艰辛与辉煌。(作者:杨玉华王军)